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疾病防治 > 疾病知识
万万没想到,运动竟然可以……
日期:2025年02月21日浏览:1635 次

       运动是最好的“良药”。身体健康因静止不动而破坏,因运动练习而长期保持。长期缺乏运动,会使组织器官机能下降30%,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三高、肥胖等的发生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更是指出,运动不足现已成为影响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险因素,而运动则是最好的“良药”。

       一、运动对大脑健康有益

       大脑具有可塑性,运动刺激可以重塑大脑结构与功能。规律性的运动可促进神经细胞之间新连接和功能,提高神经可塑性,促进大脑健康。

       1、运动可延缓或避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阿尔茨海默病是广泛性大脑皮质萎缩引起以大脑功能减退和行为、性格障碍为主的老年人常见疾病,是目前引起人们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

       研究发现,年龄在 60-74岁的老年人进行规律性的运动,每周三次,每次60分钟,持续一年的运动锻炼,可有效延缓认知功能的下降。运动是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能延缓疾病的发生,并改善老年痴呆的症状。适当的体育运动,会缓解老年人生活中的枯燥乏味,也能适当刺激智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2、运动有助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

       抑郁症是目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严重疾病,是导致残疾的10个病理学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运动可以显著改善机体能量代谢产物的异常水平。抑郁症患者脑内能量代谢减少,说明能量代谢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所以,在基于个人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坚持体育运动,有助于保持大脑健康。

       二、运动可以解忧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郁闷的时候跑跑步,出一身验汗,心情就会舒畅很多。运动还可以带来许多生理变化,一般 20-40 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改善焦虑情绪。

       运动后血液和大脑中的5-羟色胺水平同步升高。5-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它是让大脑产生愉悦情绪的信使,几乎影响到大脑活动的每一个方面,能从调节情绪,影响精力、记忆力到塑造人生观,有效地起到产生愉快情绪的作用。

       运动可以调节下丘脑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以及垂体前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变化可调节人类的应激反应和焦虑情绪,负责对生理和心理应激源做出适应性反应。

       从心理社会层面分析,运动可分散对消极思想的注意力,产生心理上的“暂停”效应从而摆脱消极和担忧的情绪,并通过获得满足感,提高自信心。同时,运动作为一种发泄方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焦虑情绪。

       那么想要改善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的状态。到底应该选择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呢?研究发现,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患者的焦虑状态都得到了相似的改善。也就是说,凡是运动都能起到改善心理状态的作用。

       三、运动可以抗衰老

       衰老并非一种疾病,但却是多种慢性疾病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与慢性病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癌症等。

       “动则不衰,用则不退”。一定程度的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延缓衰老。研究显示,30岁以后,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以每年0.75%-10%的速率下降,而不运动的人,其生理机能退化的速率是经常运动锻陈身体者的两倍。

       在对抗衰老过程中,科学保持身体各项机能的最佳状态,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挑战。这与具体的运动处方有关,其中包括运动强度、运动类型、运动持续时间等。有研究发现,长期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如跑步、骑车、游泳、间歌性高抬腿等,运动时间为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不少于3天,总持续时间 3到12个月,甚至更长,有益于延缓衰老。

       四、运动可以养生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不通则痛”。经常进行运动锻炼可以疏通机体内的气血,调整体内不均衡的地方。华佗曾说过:“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机体的健康生长需要通过气血将营养物质输送至身体的各部分,运动可以同时刺激身体的多条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使身体的各脏腑可以得到充分滋润。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运动可以加强身体的代谢水平,加强肌肉力量、骨量和骨强度、心肺功能和免疫调节水平等。

       研究显示,与从不锻炼者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的死亡风险可降低40%左右。由此可见,规律性的运动可以起到养生的作用。

       五、运动要科学合理

       俗话说得好,“过补即为毒,贪多嚼不烂”,即便是有益健康的运动,过量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不同的人,由于其各自的年龄、运动经验和身体素质不同,适合的运动也不尽相同。不适合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都会导致机体受到伤害,例如老年人就不适合高强度的抗阻训练,不当的训练反而会增加心血管风险;从来不运动的年轻人,不适合突然进行大强度、长时间超过目标心率的运动,过度运动或是运动后休息不充分,轻则造成肌肉损伤,严重的会导致身体多系统紊乱,甚至猝死。

       所以,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进行适当的休息,不要一上来就挑战较大的运动强度和负荷。

       来源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官微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Copyright ©200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紫竹林3号(210003) 电话:(025)12320 邮箱:nj12320@yeah.net

感谢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常年法律顾问 崔晓玲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32位色,Netscape6.0、IE7.0 以上版本浏览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