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知识
秋分,气温下降燥气盛,这些养生规矩要守好~
日期:2023年09月24日浏览:3139 次

       秋分

       “分”即为“平分”,除了指昼夜平分,还有平分秋季的意思。

       秋分时节,地面上下的热气处于平衡状态,秋分过后,地面以下阳气渐多于地上,天气一天冷过一天,昼夜温差明显加大,逐渐步入深秋。

       秋分节气提醒大家:秋分养生要注意防寒润燥。

       秋分起居|早卧早起 

       仲秋时节,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增大,这时应增加睡眠时间。

       《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可调养人体的阳气,符合“养收之道”;早起则使肺气得以宣发,防止收敛太过。

       平时,我们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秋分饮食|多温多润 

       中医认为秋季应肺,而燥为秋季之主气,燥气易伤津液,故肺很容易被秋燥所伤。

       但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此时的燥是凉燥,白露的燥是温燥。

       此时,更适宜进食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凉气候日渐浓郁,本身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的人,更容易发作肠胃病。

       这类人群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饮食上可适当多喝热粥,避免多吃水果,以防诱发或加重疾病。

       如果您在秋分节气期间出现了便秘、咳嗽等症状,可以试试田野医师推荐的这款——苹果雪梨饮。

       配料:苹果1个、雪梨1个、陈皮适量、绿茶适量。

       制作方法:绿茶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浸泡5分钟后,滤取茶汁备用;苹果、雪梨去核并切成小块备用。将茶汤入锅,放入陈皮煎煮20分钟,再放入果肉同煮10分钟,晾凉后即可饮用。

       适宜人群:此款茶饮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经常咳嗽的人可饮用。

       禁忌人群:泄泻者忌服。

       秋分着装|注意保暖 

       秋分之后穿衣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不应再赤膊露体,而是要适当为自己增衣保暖。

       短款衣物最好都换成长袖长裤,晚上睡觉也可以把毛毯换成薄被。

       及时在床上垫上保暖效果较好的纯棉材质的床褥,尤其是有慢性疾患的老年人,不宜再睡凉席。

       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也可能出现膝关节酸疼等不适症状。

       秋分运动|动静结合 

       天气变凉,人的各项生理功能相对减弱,这时应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

       此时,“动静结合”是最适宜的运动方法。

       “动”可慢跑或登高,“静”可进行腹式呼吸或脐周按摩。

       ✿动——慢跑:慢跑能有效改善心脏功能,保证脑部血液供应,此外还可以刺激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能量消耗,提高抵抗力,使人精力更充沛。

       ✿动——登高:登高可以增强体质,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静——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长呼长吸100次,帮助排出腹部废气。

       ✿静——脐周按摩:平躺在床上,用手掌顺时针按摩脐周100次,有助于提高胃肠道功能。

       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防运动损伤。

       秋分情志|常笑宣肺 

       在精神方面,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难免低落。

       这时,应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大笑有利于改善不良情绪还能帮助肺扩张,人在大笑时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

       秋分保健|穴位按摩 

       秋分养生可按摩迎香穴、膻中穴,叩击肺俞穴等,可强健肺气、宁心安神,有益于身体保健。

       ✿按摩迎香穴:将两手中指自迎香穴沿鼻翼两侧推至鼻根部,再原路返回,此为一次操作。每天早晚各按摩60次。

       ✿叩击肺俞穴:每晚临睡前盘腿坐在沙发上,两膝自然分开,双手放在大腿上,头正目闭,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气于胸中,两手握成空心拳,轻叩背部肺俞穴60下。

       以上两种方法均可调畅肺气,强健肺功能。

       ✿按摩膻中穴:膻中穴为任脉腧穴,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为心包募穴,又为气会,宗气之所聚,经常按揉能起到宽胸、理气、通络、宁心的作用,可减轻秋季的情绪抑郁。

       来源:中国中医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Copyright ©200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紫竹林3号(210003) 电话:(025)12320 邮箱:nj12320@yeah.net

感谢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常年法律顾问 崔晓玲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32位色,Netscape6.0、IE7.0 以上版本浏览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