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小问题吗?目前研究已经发现,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均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检查出“脂肪肝”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一、脂肪肝的危害有哪些
1、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
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2、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脂肪肝患者脂代谢异常,会引发和加重糖代谢失调,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约50%,可见脂肪肝与糖尿病是一对难兄难弟。
3、降低人体免疫与解毒功能
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将会使肝脏的免疫功能下降,进而抵抗力差会更容易被感染。另外肝细胞对一切毒物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等方式将其变为无害的物质排出体外。肝细胞脂肪变性后,解毒功能衰退,很容易造成内毒素、外毒素在体内的潴留,对机体造成损害。
4、增加肠癌风险
严重的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而饮食因素与大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5、导致肝硬化、肝癌
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继发肝癌的几率较高,一旦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极易发生肝昏迷、肝腹水、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
二、脂肪肝的分度
通常,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应该不超过5%。
如果超过5%,属于轻度脂肪肝;如果达到10%,属于中度脂肪肝;如果超过25%,就属于重度脂肪肝了。
脂肪肝的轻、中、重,是超声的影像检查结果,脂肪肝的分度还可以通过肝弹性超声评估或者核磁共振评估,只能作为医生评估病情的参考之一。要判断肝功能的好坏,还需配合抽血,检查转氨酶、转肽酶等有无异常。
三、脂肪肝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部分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四、脂肪肝容易找上哪些人
1.太胖的人。
当脂类物质过多时,肝脏载脂蛋白不足以结合全部的脂质,剩余脂质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肥胖性脂肪肝。这类脂肪肝在体重得到控制后,往往会逐渐好转乃至消失。
2.爱喝酒的人。
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所致。研究显示,75%~95%的长期嗜酒者存在脂肪浸润。每天饮酒80克~160克的人,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比不饮酒人群增长5~25倍。
3.快速减肥的人。
禁食、过度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都导致体内没有足够的糖用以分解功能,进而引起脂肪分解量短期内大量增加,肝脏“工作量”激增,损伤肝细胞,影响其脂蛋白合成能力,导致脂肪肝。
4.营养不良的人。
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缺乏,不能形成足够的载脂蛋白,脂类物质不能变成脂蛋白进入血液,故而沉积于肝细胞内,最终形成脂肪肝。
5.糖尿病患者。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50%~80%的患者合并肥胖,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过度摄入脂肪或糖类有关。
6.药物滥用者。
肝脏担负着分解药物的作用,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碱以及砷、铅、银、汞等也会伤害肝脏。需注意的是,降脂药也可干扰脂蛋白的代谢,长期滥用也会增加药物性脂肪肝形成的几率。
五、关于脂肪肝的几个疑问
1、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是肝脏的第一杀手,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大量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之中,从而逐渐形成脂肪肝。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肥胖。
2、吃肉太多会导致脂肪肝吗?
肥胖导致的脂肪肝我们可以称之为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因饮食过量导致机体能量摄入过剩而产生。过剩的营养物质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所以肥胖患者容易得脂肪肝。
所以,吃肉太多确实可能导致脂肪肝。
3、光吃素就不会患脂肪肝吗?
其实不是。不是只有吃肉多才会导致脂肪肝,即使光吃素也可能会导致脂肪肝。和营养过剩型脂肪肝恰恰相反,长期营养不良、缺少蛋白质摄入可以导致营养缺乏型脂肪肝。
长期素食者很可能由于营养不均衡,导致体内蛋白质缺乏,而肝脏将脂肪运输走是需要蛋白质帮助的,因此就会造成转运脂肪发生障碍,使脂肪在肝内堆积。
其次,相较于那些每餐大鱼大肉的人,素食者往往更容易感到饥饿,人体的消化系统就会刺激机体吃更多的白米饭、面包、饼干等碳水化合物来增加饱腹感。它们虽不是肉类,但热量可不少,而且碳水化合物是可以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肝脏内的,所以说并不是吃脂肪才会导致脂肪肝。
六、警惕这4个误区
误区一:脂肪肝不痛不痒,就不用管。
这个疾病看似简单,实际发病率不断提高,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
轻度脂肪肝并不是指程度“轻”,而是比较容易治愈的阶段。理论上,单纯性脂肪肝去除病因后,可完全恢复正常,即使到了脂肪性肝炎阶段,病变肝脏也能通过积极治疗得到完全逆转。但如果不予重视,当出现肝区疼痛、恶心呕吐时,脂肪肝已相当严重,比如肝硬化阶段。此时,病变肝脏再也不能恢复正常。
因此,发现脂肪肝后应尽早进行治疗,切不可掉以轻心。长期忽视治疗,到最后不仅会引发肝硬化,还会引起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诱发脂肪性肝纤维化等,甚至出现肝细胞癌。
误区二:脂肪肝和糖尿病没有关系。
脂肪肝常常“串通”糖尿病,危害健康。脂肪肝使肝脏功能发生异常,影响身体正常的糖代谢,不能将过高的血糖转化为肝糖原储存起来,使血糖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导致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化后,降糖药对血糖的控制能力将减弱,易出现脂代谢异常而形成脂肪肝,脂肪肝又反过来影响血糖控制,造成恶性循环。
误区三:脂肪肝是吃出来的,控制饮食就可以。
轻度脂肪肝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若程度较重,就不能单以控制饮食来进行治疗了。平常生活中,脂肪肝患者除了控制饮食,还需注意3点:
1.戒烟、戒酒、戒糖。2.多吃蔬菜。3.注意规律运动。
误区四:瘦人不会得脂肪肝。
肥胖人群中有60%~90%有患脂肪肝的可能,但肥胖只是得脂肪肝的风险因素之一。出现脂肪肝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胰岛素抵抗、遗传代谢等。还有一些“瘦子”内脏脂肪沉积过多,也会出现脂肪肝。特别消瘦的人或短期内快速减肥的人,会出现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也会发生脂肪肝。
七、脂肪肝的防治
1、培养健康的生活行为
保证每天三餐正常、规律,不吃零食;每天必须吃早餐;坚持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每晚7~8个小时);不吸烟;保持适当的体重;不饮酒或少饮酒;心理平衡,懂得自我调适。
2、管住嘴,学会吃
低热能:不超过标准体重热能要求;低脂肪:烹调方式以蒸、汆、拌、煮为主;高蛋白:尽可能选用一些优质蛋白的食材;高纤维素:适量碳水化合物,选用含糖量低、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多维生素:选用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少盐、忌刺激性调料;食物品种多样化;少喝含糖饮料和果汁。
3、一日三餐定时限量
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大半饱,避免过量摄食、进食零食(特别是甜食)、吃夜宵等不良习惯,以免扰乱代谢功能,诱发肥胖、糖尿病和脂肪肝。
4、动起来
根据自身情况,坚持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避免养成久坐少动的习惯,就增加热量消耗而言,能坐就不躺,能站就不坐,能走就不站,能快就不慢。
5、重视体检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具体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等,以早期检出和发现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及时采取措施,阻止病情发展。
来源于:健康南京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