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认为的糖尿病(主要指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儿童不会罹患,但事实上,在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中,儿童并不少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儿童肥胖率明显上升,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快速增加趋势。
一、什么是儿童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缺乏而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儿童糖尿病主要为1型、2型和特殊类型。
1型糖尿病(T1DM),因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所造成,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相对缺乏。
过去认为,儿童糖尿病主要为1型糖尿病,近期研究发现,在新发生的儿童糖尿病患者中,2型和特殊类型糖尿病比例达到10-20%。
二、儿童糖尿病如何诊断?
√ 空腹血糖≥7.0mmol/L;
√ 随机血糖≥11.1mmol/L;
√ 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若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凡符合上述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三、儿童糖尿病有何症状?
1型糖尿病起病多数较急,常见症状是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体重下降,即为“三多一少”。婴幼儿多尿多饮不易发现,约20~40%的患儿第一次就诊时表现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发病较隐匿,多见于肥胖儿童,有较强的2型糖尿病家族史,不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部分患儿伴有黑棘皮症,多见于颈部或腋下。部分2型儿童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眼底病变、脂肪肝等慢性并发症。
三、糖尿病对儿童有哪些危害?
血糖长期控制不好的儿童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身高偏矮,青春期延迟,骨骼病变,皮下脂肪增生,还会引起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外周神经病变、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等多种并发症,危害儿童的生活质量。注意!“皮下脂肪增生”是因为长期注射胰岛素引起的,不是糖尿病本身引起的。
除此之外,还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胰岛素缺乏,造成体内代谢物质(糖、蛋白、脂肪)不能转化成为能量,不能够完全分解,而以中间代谢产物的形式,即酮症堆积在人体之内,而大部分酮症是酸性物质,所以称为“酮症酸中毒”。
四、如何较早发现儿童糖尿病?
“三多一少”是重要临床表现
具体表现为:
1、突然出现饮水量、排尿次数增加,尤其是夜间起夜次数变多;
2、5岁以后突然出现尿床的现象;
3、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
此外,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呕吐、腹痛、乏力、精神不好、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可能正在提示孩子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然而,由于大众对1型糖尿病的认识普遍不足,儿童糖尿病早期常常不易被发现。部分患儿是由于呕吐、腹痛、消瘦、呼吸急促等症状,被误以为是脑炎、胃肠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前来就诊。
更多的孩子,大约新发患儿中的50-60%是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送来医院抢救才知道孩子是得了糖尿病,这种情况就非常危险了。
五、怎么帮孩子控制儿童糖尿病
儿童1型或2型糖尿病的医护是一项复杂、耗时的工作。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基础。每个糖尿病患者必须合理调整饮食,不然可使病情恶化和各种并发症产生,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有充足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供给,按一定比例搭配混合摄入。家长要注意保证孩子饮食的多样化,每餐饮食都应包括主食、荤菜、蔬菜等,适当添加牛奶、鸡蛋、鱼虾、瘦肉及豆制品等。
运动在儿童糖尿病的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的控制和促进生长发育。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个体化,循序渐进,强度适当,量力而行,注意安全,同时应防止运动后低血糖。
糖尿病儿童需要心理支持。糖尿病儿童的心理支持应贯穿诊治的整个过程,消除孩子及家长的焦虑、恐惧和紧张等情绪,使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对高危人群(肥胖、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等)进行筛查和预防。定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以求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血糖监测是评估糖尿病患儿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平时居家普遍使用的是微量血糖监测,一般每天监测至少4次。有条件的使用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还需要每三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反映2-3个月的血糖波动情况。
对糖尿病患儿家长以及大年龄患儿的健康宣教,有助于帮助患儿及家庭长期有效的管理。包括糖尿病饮食的制作,运动指导,胰岛素注射方法指导,同伴互助和交流,也可定期开展糖尿病夏令营,联谊会,进行集中宣教和活动。
提醒关注!
儿童糖尿病的早期发现、科学治疗、综合管理真的非常关键。希望各位家长能引起重视,走出误区,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来源于:健康南京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