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家家都会吃的常见主食,将剩米饭做成炒饭,很多人应该都做过吧?但如果保存、食用不当,剩米饭也可能变成“致命杀手”。
一、“炒饭综合征”分为两种类型: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由它产生的食物中毒症状分为呕吐型、腹泻型。
1、呕吐型
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呕吐毒素易在米饭、面条、土豆等淀粉类食物中产生,需要在126℃的高温下加热90分钟才能去除。呕吐型蜡样芽孢杆菌中毒潜伏期为0.5-6小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严重时会影响人体免疫力,破坏肝脏细胞,造成多脏器衰竭。
2、腹泻型
蜡样芽孢杆菌产生的腹泻型肠毒素,在45℃下加热30分钟,或在56℃下加热5分钟即可去除。腹泻型蜡样芽孢杆菌中毒潜伏期为2-36小时,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
二、哪些食物易被感染?
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主要为含淀粉较多的各类食物,常见的食物包括:
1、炒饭、稀饭、米糕、米粉皮、米线等米饭制品;
2、凉面、豆腐、粮食、肉类、乳类食品;
3、盒饭类混合食品较多见,可能是在分装的过程中污染所致,许多食品经过加热仍导致中毒。
三、这4类食物最好不要隔夜吃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细菌也更易滋生,建议食物现做现吃,尽量避免隔夜食用,谨记冰箱不是“保险箱”。
1、海鲜
螃蟹、鱼类、虾类、贝类等海鲜都是高蛋白食物,隔夜后会出现蛋白质降解物,可能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胃肠道不适,还容易损伤肝、肾功能。
2、绿叶菜
绿叶菜煮熟后,若长时间放置或储存不当,易产生大量亚硝酸盐。
3、豆浆
新鲜豆浆不易保存,一般3-4小时就可能滋生大量细菌。建议豆浆煮完后及时饮用,避免隔夜。
4、银耳、蘑菇等菌类
隔夜银耳、蘑菇建议尽量不吃,泡发、储存不当还可能产生黄杆菌毒素,食用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来源:健康南京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