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知识
睡觉时突然抖一下,是大脑在测试你是否还活着?
日期:2024年11月21日浏览:2040 次

       睡觉时猛抖一下,这种现象叫“临睡肌抽跃症”,也叫“入睡抽动”“睡眠惊跳”或“入睡前肌阵挛”。大约有70%的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入睡抽动,其中10%的人每天都会经历一次。临睡肌抽跃症是一种无意识的肌肉颤搐,表现为刚入睡时身体猛然一抖,而且通常会伴随着一种跌落或踏空的感觉,或者类似触电一样的感受。这种偶尔的抖动,发生在睡眠周期中的快速动眼期,也是通常所说的做梦时间。

       一、什么原因引起?

       1、过度兴奋或摄入咖啡因等

       白天过于兴奋或剧烈运动,摄入较多咖啡因或尼古丁等兴奋剂,尚未完全代谢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可能在睡眠时唤醒大脑,出现睡眠抽动症状。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过度焦虑或者疲惫,大脑缺乏休息,控制睡眠和觉醒的两套系统容易失衡,导致睡眠抽动症状。

       3、低钙血症

       钙是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最喜欢的物质,缺钙时,神经和肌肉容易异常放电或抽搐。

       4、大脑受伤

       如果入睡抽动发生频率太高,伴随头晕、头痛等症状,可能是大脑损伤造成,此时需要及时就医。

       临睡肌抽跃症需要与一些疾病相鉴别:

       1、癫痫:癫痫不仅可以在入睡的时候发作,也可以在白天清醒状态发生。除了肌肉抽搐,癫痫还会引起意识丧失等症状;

       2、不宁腿综合征:夜晚入睡或者休息时双腿不安地抽动,有时还伴有疼痛、麻木感,难受得不知道把腿搁哪儿好,只有下床活动活动才能缓解,要警惕不宁腿综合征;

       3、焦虑状态:可有诱因,表现为全身不适,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疼痛、蚁行感,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有效。

       二、如何预防?

       1、规律睡眠

       每天保证6到10小时睡眠,睡前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睡觉时选择正确的睡姿,避免趴着睡、蜷着睡或者压迫身体等不良的睡姿。

       2、减少咖啡因的摄入

       睡前不要喝兴奋神经的饮料,咖啡因会引起神经兴奋,影响睡眠质量。

       3、合理补钙

       因为缺钙导致的临睡肌抽跃症,可调整膳食结构,多吃钙含量高的食物,如奶制品、大豆、坚果等。避免加速钙流失的坏习惯,要戒烟限酒、做菜少放盐等。

       4、睡前热水泡脚

       睡觉之前可以用温热水进行泡脚,泡脚的时候水最好是浸泡到踝关节部位,持续15-20分钟,可以促进下肢的末梢神经血液循环,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睡眠抽动的情况发生。

       5、睡前伸展肌肉

       在临睡前半小时进行适度的拉伸,使肌肉得到放松,有利于减少睡眠抽动的发生几率。

       绝大多数的入睡抽动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就像打嗝、眼皮跳时出现的肌肉抽动一样正常。而且,这种抖动一般不会影响睡眠,相反可能让你睡眠更深沉,和猝死更没关系。但如果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入睡抽动,需要及时去医院排查是否有潜在疾病。

       来源:健康南京官微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Copyright ©200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紫竹林3号(210003) 电话:(025)12320 邮箱:nj12320@yeah.net

感谢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常年法律顾问 崔晓玲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32位色,Netscape6.0、IE7.0 以上版本浏览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