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认为五谷杂粮是养生的根本。
五谷指“稻、黍、稷 、麦、菽”,即大米、小麦、大豆、小米等,亦泛指现在所有谷类和豆类食品。
“五谷杂粮”本质都是植物的种子。种子浓缩了植物的精华具备旺盛的生命力,也称之为“生机”或“阳气”。吃主食的时候,不仅吃了各种营养物质,还吃粮食的“阳气”。
其次,五谷杂粮还可以调养脾胃。五谷杂粮的属性大多都有性平、味甘、色黄的特点, 多归脾经、胃经和肾经,这些性味归经特点也决定了其养脾胃的功能。
一、谷稻
包括糙米(只去掉了壳,保留了糠层、胚芽以及胚乳营养)和白米(壳和糠层都去掉了的,就是精加工的粳米)。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它对应的是五脏中的“肺”,而肺对应的季节是秋,那么由此可见稻谷就特别适合在秋季风燥的时候食用。
在出现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大米具有很好的滋阴润肺的作用。
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汤浓稠,只喝米汤不吃米粒,随时可服用。
二、谷黍
黍是黄米,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它对应的是五脏中的“心”。黄米和小米都是黄色,但不要以为它们是同一种食物,其实黄米要更大一点。
黄米不适合直接当饭吃,煮熟后有些黏,不易消化,通常人们会将其做成黄米凉糕、黏豆包等口味清甜的小食。
三、谷稷
稷就是小米,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它对应的是五脏中的“脾”。大家都有吃小米粥养胃的共识。而养胃的小米必须煮到软烂才能快速被肠胃吸收,才有养胃的功效。
小米是五谷之首,常食能补脾益胃。小米对脾虚体弱的人而言,可谓是进补的上品,可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做法:熬一锅小米粥,用汤匙撇出小米粥上层的精华——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养脾胃的疗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四、谷麦
麦指的是燕麦、小麦等。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它对应的是五脏中的“肝”。
小麦就是北方家家必备的面粉,分为精小麦粉和粗小麦粉。精小麦粉的粉质细腻,做出来的面条、包子好吃又好消化。粗小麦粉通常用来做意大利面、通心粉等。
五、谷菽
菽泛指豆类,包括黄豆、红豆、黑豆、扁豆、绿豆、豌豆、蚕豆等,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它对应的是五脏中的“肾”。
大豆中的黑豆被称为“肾之谷”,中医认为它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对肾虚、浮肿有较好的食疗作用。
做法:泡发后打制成豆浆,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来源:养生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