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知识
又是“流感”流行期!哪些人群易感?怎样做好预防?
日期:2023年10月14日浏览:3040 次

       刀片嗓、水泥鼻、 浑身乏力、肌肉酸痛、高烧到39℃

       最近你的身边是不是已经有不少小伙伴中招了?

       根据近期流感监测情况显示

       目前已处于流感流行期

       流感检测阳性率呈上升趋势

       流感比普通感冒症状重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

       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发病更急,症状较重,中医学上归属于“时行感冒”,临床表现为憎寒、发热(可高达39~40℃)、周身酸痛、疲乏无力,全身症状较重,伴鼻塞、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人可伴有腹泻、水样便,且容易出现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易感人群有哪些?

       1、儿童。由于孩子的机体防御功能较弱,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极易合并支气管肺炎、喉炎、中耳炎、扁桃体炎等病症。青少年学习紧张、身心疲惫,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更容易趁虚而入,甚至在班级内或校内出现小范围的流行。

       2、老年人。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和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不仅容易患感冒,而且感冒后病程多较长,症状较重,甚至可引起病毒性肺炎,一旦并发重症肺炎可导致呼吸衰竭,病情危重,威胁生命。

       3、熬夜、疲劳人群。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或平时缺乏运动和锻炼,身体素质较弱者,机体防御功能有所下降,一旦出现疲劳过度的情况,极易感染流感病毒。

       4、有慢性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慢性呼吸道基础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肺部肿瘤等患者,呼吸道防御能力低,或者已有肺结构性的改变,一旦接触流感病毒,极易并发肺炎,导致基础疾病恶化,或者并发呼吸衰竭导致病情加重。

       5、有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肝肾疾病、肿瘤病史等患者。既往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异常,防御功能较弱,更易感染流感病毒,易合并细菌感染,导致肺炎与呼吸衰竭,导致心功能恶化,出现血糖异常波动,肝肾功能指标进一步恶化,加重病情。

       预防流感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免疫力

       中医主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时行感冒”的病因病机来自于正虚邪实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起居不慎、寒温不调、过度疲劳等因素,使得人体正气不充,肌腠不密,卫气的防御功能下降,易感外邪;

       ·另一方面来自外感风寒疫毒,从皮毛或口鼻侵犯人体,“趁虚而入”,肺卫失和而发病。

       流感病毒无处不在,有的人接触后感冒了,而有的人却丝毫无损。

       “未病先防”,预防流感,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建议要在生活起居、饮食等方面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真正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首先,要注意生活起居,避免着凉、受寒,适时增减衣服;劳逸结合,避免熬夜、过度疲劳、酗酒、吸烟,避免精神压力过大,调节自己的情绪,及时缓解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情。

       ·其次,要均衡营养,注意饮食种类丰富,少吃生冷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一些当令季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

       ·再者,要增强身体素质的锻炼,加强耐寒训练,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比如跑步、快走、游泳等,老年人可练八段锦、打太极拳、散步等,以提高抗病能力。

       流感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症状较普通感冒更重的临床特点,一部分患者具有自限性,一部分患者可并发急性咽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西医学主要以解热镇痛抗炎药缓解症状治疗为主。

       中医学将流感归属于“温病”的范畴,“温病学”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中医诊治“温病”具有完整的辨证体系和成熟的治疗方案,主张“扶正气,避邪气”、“未病先防,已病防传”,在有密切接触流感的初期,或者出现流感症状的早期,表现为畏寒、乏力以及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状时,早用中药不仅可有效消除症状,还可逆转病情进展,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流感,我们还需要注意生活习惯,做好以下几点: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该立即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感染他人。

       3、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密闭场所建议佩戴口罩。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5、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外出一定要注意防护,出现流感相关症状后,请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来源:江苏省中医院微信公众号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Copyright ©200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紫竹林3号(210003) 电话:(025)12320 邮箱:nj12320@yeah.net

感谢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常年法律顾问 崔晓玲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32位色,Netscape6.0、IE7.0 以上版本浏览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