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较低四种疾病高发,大众需要引起重视及时添衣保暖
一、天冷了,心脏容易“受伤”
降温后,冠心病、心梗等病人明显增多。
大部分冠心病患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高,特别是寒冷天气。初冬气温变化大,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天气转冷,户外活动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这是秋冬季节引发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
冬季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二、咳咳不停,小心是肺炎
冬季节气温下降,冷空气刺激后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气道反应性增高,很容易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
如果咳嗽的时间比较长,两三周还不好,应该到医院找呼吸科的专科医生。结合听诊和血象、胸部CT的情况,判断肺部有没有阴影,是不是有肺部感染或其他的疾病。
专家建议,体质弱、容易咳嗽的人群,寒冷天气出门时可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三、老人一不小心就“中风”
冬季是脑梗高发季,特别许多老人晚上上厕所或早上起来就中风了。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晚上睡眠时,人处于静止,血液粘稠度增加,也是中风高发于这个时段重要原因。
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眩晕伴呕吐等症状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四、天气转凉,胃病高发
天气转凉时是胃肠道疾病高发期,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近来接诊的好多患者都是受凉后“老胃病”发作。本身有胃病的人到了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在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
五、饮食驱寒、运动驱寒、居室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背宜常暖”,寒气容易通过这些部位侵入人体,所以足部保暖、背部保暖、颈部保暖是三个要区,穿衣建议“顾两头、腿要厚、腰别露”。同时结合饮食驱寒、运动驱寒、居室保暖,能有效防止一些呼吸道、胃肠道、心脑血管及骨关节疾病的发生。
那么我们在家可以做哪些美食暖暖身子呢?三款简单容易操作的食谱
1、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20g,生姜30g,羊肉500g,洗净加工,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炖至羊肉熟烂即成
2、韭菜炒核桃仁
核桃仁50g开水浸泡去皮,韭菜200g洗净切段,加麻油、食盐翻炒至熟。
3、枸杞大枣黑米红豆粥
枸杞子20g,大枣20g,黑米20g,红豆20g,大米100g,洗净,加水浸泡,煮熟黏稠即可,或加冰糖。
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及时增添衣物,防寒保暖哦~
来源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