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真的是“不死的癌症”吗?
提到“风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难治愈”。多数患者谈“风湿”色变,甚至将风湿病中的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称为“不死的癌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期诊断的推行及药物开发,风湿免疫性疾病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部分早诊早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现了治愈、停药。接受规范化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0%以上存活期超过20年,他们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红斑狼疮“偏女”,痛风脊柱炎“偏男”
风湿免疫性疾病在中国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空气污染等原因,风湿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全国约有400-500万患者。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障碍性疾病痛风的发病率直线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高尿酸血症患者就更多了。有数据显示,未来几年我国痛风患者将达到1000万。老年性病变——骨关节炎、骨质疏松患者的群体更加庞大。保守估计,我国骨性关节炎患者达1亿。“风湿免疫性疾病有200多种,患病总人数占据疾病排行榜第一位。”
风湿病能侵犯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症状通常“结伴而来”,多个器官同时受累。当然不排除部分早期患者,只出现一两个症状。幼儿也有患病的可能,且发病更凶险,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进展快,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关节损害。部分风湿病呈现出显著的性别特点,“红斑狼疮,10个病人中有9个是女性,多见于生育期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痛风、高尿酸的患者中,女性比例仅占5%—10%,男性比例高达90%—95%。脊柱炎也是男性患者居多。”
早诊早治,部分类风湿患者实现停药
刷牙、拧毛巾……日常生活中这些动作对一般人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而言,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极具破坏性,甚至可致严重的关节畸形。民间甚至称类风湿关节炎为“不死的癌症”。实际上,近年来随着早期诊断推进及药物开发,类风湿关节炎得到很好的控制。部分患者已实现治愈,部分患者可以停药。关节畸形、最终残疾患者越来越少。而随着生物医药的发展,生物制剂、小分子化合物的应用,使得部分难治性患者受惠,阻止了关节的破坏、功能的残疾。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理念近年来也有所改变,临床大大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降低了感染率,减少了患者感染、糖尿病、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等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疾病的缓解率,降低致残率。“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就是感染,传统治疗中,患者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加上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反复感染,危及生命。”经过近20年的努力,红斑狼疮病人20年的存活率高达90%以上。
这部分病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完全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生育,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治风湿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早诊、早治给风湿病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不过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被误诊的风湿病比例并不低。这与风湿病发病侵犯器官多的特性有关。如患者关节痛一般先到骨科就诊;肺部不适的往往去呼吸科;还有消化道、血液系统出现症状,首诊到风湿免疫科的患者比例不高。没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部分患者因此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疾病诊断不准确,治疗方式不对路,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
风湿病发病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早期包括反复口腔溃疡,关节痛,肌肉痛,脱发,面部或全身皮疹,肢体麻木、白细胞减少、贫血、咳嗽、食欲不振、腹痛、肝功能异常等。风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患者在风湿免疫科就诊后,会接受系统的检查和综合评估。
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疼痛,其他学科不能解释的症状,应考虑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常见的腰腿疼、肩周疼痛、背疼,90%以上是风湿病引起的。疼痛病人,应考虑在风湿免疫科接受血液、自身抗体等检查,来进一步判断是否属于风湿病。
来源:南京鼓楼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