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热难挡
人体出汗多,耗气伤阴
体质虚弱的人
特别是户外工作者、装修工人等
极易中暑
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热射病
案例:
从事装修工作、今年37岁的小张,为了赶早干活,清晨就开始了工作。在闷热的室内工作4小时后,出现头晕、乏力、虚弱、频繁呕吐等症状,被工友们送进医院急诊。在预检分诊处测量生命体征,体温39.9摄氏度,血压仅有78/56mmHg,预检分诊处护士考虑可能是中暑,立即将患者转运至急诊抢救室。医生结合病史和症状,确诊为热射病。
什么是热射病?
省中医院紫东院区危急重症中心副主任仲跻巍:
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致命性疾病,是热环境下从事体育竞技、军事训练和高强度劳动等活动的常见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热射病的发病机理,一是热暴露使核心温度升高造成的直接对各器官系统的损害;二是热暴露引起的热应激、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免疫功能紊乱,会造成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
酷暑高温怎样预防中暑?
省中医院消化科周晓虹主任医师:
夏季要“养心”。中医有“心通于夏气”之说,夏主火,内应于心。高温酷热,人们很容易心烦气躁,血液循环加快,心脏负担加重,特别是有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有其它慢性疾病,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暑易伤气耗阴”“暑易入心”。
因此,高温天气格外要注意养护心阴,保持愉快情绪,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要坚持服药,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静,做到“心静自然凉”。
饮食重在“清”。高温天气,人体出汗多,容易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因而要注意调节饮食,加强营养,做到以下“三清”:
食物要“清洁”。高温天气食物容易变质,吃了不干净的食物会引起呕吐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中暑。因此,高温天气食物一定要新鲜,开启过的饮料、食品等要密封、冷藏,变质过期的食品不能吃。
多食“清热”之品。暑热难当,及时补水的同时要注意清热祛火,多吃些西瓜、苦瓜、丝瓜、绿豆等清火食物,以解暑降温。
多食“清补”食品。可以多食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伤及胃肠功能,如山药、莲藕、百合均是清补佳品,绿豆清暑,薏米祛湿。
※ 推荐食谱:西瓜翠衣汤、冰糖百合饮、百合冬瓜蛋花汤、绿豆薏米粥、苦瓜菊花粥等。
注意防暑降温。高温天气暑气大,暑气伤人先伤心。中医有“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暑湿之气乘虚而入,使人心气亏耗,导致中暑发生。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运动、训练的青壮年,盛夏季节尽量避免在气温最高的时间外出,避免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活动;婴幼儿或体弱多病、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注意将室内温度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避免出现中暑甚至热射病。
除劳逸结合、多喝温开水外,还可服用一些清热解暑、芳香化湿中药,预防中暑。
一旦考虑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凉爽的室内,解除衣物,用冰水擦拭全身,尽快降低核心温度,同时给患者口服富含电解质的冷饮料。如果没有好转,需尽快送到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合理运动,强身健体。适当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但高温天气下不可剧烈运动,最好选择清晨和傍晚进行室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八段锦、游泳等,还可以选择闭目养神静坐,每次20分钟,调整呼吸,摒弃杂念。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减轻心理压力,一举多得。
劳逸结合,起居规律。高温天气,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中午养成午睡习惯,以半小时左右为宜。
穴位贴敷,防病治病。依据中医“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理论,利用阳气最盛的伏天,通过对经络、腧穴刺激,令阳气渗入穴位及经络,使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起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作用。
来源:健康江苏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