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员赵女士发文,称自己患上抑郁症引发公众持续关注和热议,她表示,自己曾出现过情绪低落、荨麻疹、盗汗、睡眠不佳等症状,但当时都没有引起重视。她也提到,事已至此就想让大家了解,抑郁是种情绪,但抑郁症是种疾病,不再是“想开点”“说出来”就能够解决的。“真心希望和我一样‘感同身受’的你……了解心理疾病,重视心理治疗。”
一、抑郁症和抑郁情绪如何区分?为何被称为微笑杀手?
首先我们要了解抑郁情绪、抑郁状态、抑郁症和抑郁障碍是不一样的。抑郁情绪很常见,比如被领导批评后就会感到闷闷不乐。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持续时间短,不需要医学处理。抑郁状态以长时间的抑郁情绪为特征,可伴有躯体症状,但不能满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抑郁状态对人的日常功能造成损害,需要进行医学处理。抑郁障碍包括抑郁症、持续性抑郁障碍、经前期心境恶劣障碍、物质/药物所致的抑郁障碍、躯体疾病引起的抑郁障碍等多个亚型。
二、为什么有些看上去“阳光”的人也会得抑郁症?“微笑型抑郁症”“隐匿型抑郁症”真的存在吗?
让我们正确认识抑郁症,解读抑郁症“密码”。
“微笑型抑郁症” 和 “隐匿型抑郁症” 并非专业医学术语,而是人们口头化的表述。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存在这样一类人,他们展现出阳光的形象,没有典型抑郁症那种情绪低落、精力不济的表现。这些所谓 “微笑型抑郁症” 患者,出于诸如面子、职业、社会形象等因素,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表现出阳光、微笑的一面。然而,实际上他们内心未必阳光、愉悦,多数时候内心充满痛苦、情绪低落,甚至会出现自我否定、自我伤害等危险行为。
三、如何帮助患者及早就诊?
抑郁症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对于有适宜治疗技术的患者,可通过药物、心理、物理及其他辅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共同作用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我们要贯彻全病程治疗理念,依据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的规范治疗流程,明确不同阶段的治疗目标。”
四、如何和抑郁症患者相处?
“朋友好像有了抑郁倾向,一点点小事就会自责上半天,我应该怎么办?”从社会群体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对抑郁症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包容,不能抱怨、指责。因为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要把这些患者当作社会的一分子。社会应关注这一疾病,认识到它是可治的。通过患者自身的努力,以及医生和家人共同结成的医患联盟战胜疾病,对此我们要坚定信心。”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持续不间断,坚持治疗。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够顺利战胜抑郁症。
来源:健康南京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