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知识
追剧险酿大祸,只因一个习惯
日期:2025年02月19日浏览:895 次

       一、熬夜追剧被诊断为干眼症

       市民宅家追看之前没时间看的几部电视剧,经常熬到深夜,即便眼睛不舒服也硬撑着。某日,该市民起床后感到眼睛干涩、畏光,且视力有所下降。于是,她前往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胡女士患干眼症。询问病史后,医生告知该市民,她的干眼症是由于前几天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所致。好在通过药物治疗、雾化熏蒸和睑板腺按摩,其眼部不适症状明显缓解。

       二、干眼症不只是“眼干”重度可致失明

       医生提醒,冬季本来就是干眼症的高发季,一些人过年期间熬夜频繁,再加上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导致发病率上升。

       如何自测干眼症?

       1、干涩感:感觉眼睛里有沙子或异物,像被风吹干了一样,缺乏润滑感;

       2、刺痛感:眼睛出现轻微到中度刺痛,尤其在用眼过度或环境干燥时更为明显;

       3、痒感:眼睛发痒,且用手揉眼会加重症状;

       4、红眼:眼睛出现红血丝;

       5、反射性流泪: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眼睛干涩刺激,可能会出现反射性流泪,但这种流泪并不能有效缓解干眼症状;

       6、视力模糊:视力短暂模糊,尤其在阅读或看电脑屏幕时更为明显,休息后可缓解;

       7、视物疲劳:长时间用眼后易出现视物疲劳,需频繁眨眼来缓解。

       干眼症绝非大家认为的“眼干”这么简单,它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发的慢性眼部疾病。重度干眼症可引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等眼科疾病,最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三、干眼症的三大“谣言”  看你知道几个?

       1、眼睛干涩就是干眼症

       如今,许多儿童和青少年频繁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不少人会出现眼睛干涩、疲劳的症状。出现了这些症状就是干眼症吗? 专家介绍,干眼症的主要表现是眼睛干涩,但眼睛干涩未必就是干眼症,常见的过敏性结膜炎也有眼睛干涩的症状。

       2、干眼就是眼泪水少

       正常人的健康泪液不仅有水液层,还有脂质层和黏蛋白层,这些成分的异常或更多因素的混杂失常,都可能引发干眼症。

       3、干眼点眼药水就好

       干眼症的治疗不是一瓶眼药水就能解决的,需要先进行专业检查,明确干眼症的类型和成因,再进行个性化诊疗。目前市面上一些“网红”眼药水中大多含有防腐剂,长期使用可能造成眼表伤害,一旦出现干眼症状,最好不要随意滴眼药水,应及时就医。

       四、远离干眼症,让眼睛休息才是王道

       1、减少视频终端使用时间

       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超过8小时容易引发干眼症。干眼的严重程度与屏幕使用时间成正比,大家日常需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增加休息时间,可进行“眨眼练习”(正常闭眼2秒,再正常闭眼2秒,紧闭眼2秒);进行“盲工作”练习(无需用眼时闭上双眼);用眼20分钟后注视6米外20秒。另外,使用防眩屏可减轻眼疲劳,改善眨眼频率,戴湿房镜可减少眼表泪液蒸发,适当运动(每周3次)有助于减轻眼干的症状。除采取预防措施外,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和蒸汽眼罩可改善泪膜稳定性,缓解干眼症状。

       2、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质量越差,干眼症状越严重;泪膜破裂时间越短,泪液分泌量越低。平均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的人干眼患病率较高。预防这类干眼须调整情绪,养成规律睡眠习惯,限制睡眠时长,避免午后饮用咖啡、茶或酒,限制午睡时长少于30分钟。若仍无法改善,可考虑采用药物的方法,对于睡眠状况严重不良的人,须联合睡眠专家共同干预。

       3、科学正确地佩戴角膜接触镜

       现今隐形眼镜和美瞳越来越受到爱美人士的青睐,但是长期使用会使角膜无法接触空气,角膜与泪膜隔离,导致眼睛表面缺氧缺水。建议避免长时间佩戴,佩戴前注意清洁双手、勤剪指甲、勤更换护理液,不使用过期角膜接触镜,干眼病急性期患者不建议佩戴角膜接触镜等。

       4、改变不良的眼部化妆习惯

       化妆品中的防腐剂等成分以及妆后清洁不彻底是干眼的主要致病因素。应选择合格的化妆和卸妆产品,确保储存环境和化妆工具洁净,提高卫生意识,及时有效卸妆。

       5、戒烟

       吸烟是干眼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且研究结果表明,被动吸烟也会加重干眼症状,患者应戒烟或脱离被动吸烟环境。

       6、其他方面

       干眼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日常的均衡饮食,尽量不要偏食,不宜高脂饮食,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保持愉悦心情。

       来源:健康南京官微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Copyright ©200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紫竹林3号(210003) 电话:(025)12320 邮箱:nj12320@yeah.net

感谢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常年法律顾问 崔晓玲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32位色,Netscape6.0、IE7.0 以上版本浏览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