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结冰”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脑结冰?
“脑结冰”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这种症状通常在食用过冷的食物或饮料后迅速出现,是指冰冷的食物突然进入温热的口腔,对口腔黏膜造成了强烈刺激,使头部和面部的肌肉、血管收缩,引起颞动脉痉挛,继而转为被动性扩张,血流冲击扩张动脉壁上的痛觉神经末梢,最终引起头痛反应。这个时候,人会感觉额头中部或太阳穴附近非常疼痛,有的人甚至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
专家指出,两种不当的吃冰方式易引起“脑结冰”——一是将冷饮直接吞到口腔后部,对口腔黏膜造成强烈的刺激;二是运动或劳作后出汗,此时若猛吃冷饮,头面部骤然遇冷,诱发头痛。这也提醒我们:吃冷饮得小心,控制量、慢点吃。
尽管脑结冰听起来可能很可怕,但它通常会在几分钟内或几十分钟之后自然缓解,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只有少数情况严重的才需要到医院就诊。并不是所有人在夏天吃了冰淇淋、喝了冰可乐,就一定会发生头痛,有研究显示,患有偏头痛等头痛史的病人更容易发生此类情况,所以,这类人群要谨慎进食冷饮。
要注意啦!想要在不伤害身体的情况下又能满足口腹之欲就要学会正确吃“冰”
一、最好中午吃、饭后吃
中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之时。这时吃冰,不用担心食物过于寒凉伤身,也能消暑降温。因此正午到下午3点是最佳时机。冷饮一入肚,最先受伤的是消化系统。空腹吃冰会对胃肠造成过大刺激。边吃饭边喝冰饮也不好,这样短时间内冷热交替刺激伤肠胃,应在吃饱饭后再吃冷饮更好。
二、吃冷饮含5秒钟再咽
吃冷饮速度过快会刺激交感神经,让血管快速收缩诱发头痛,可以先在嘴里含大约5秒钟再慢慢吞下,遵循“入口不冰齿”原则。一般来说,每天吃冷饮不超过150克,最好不要一次性进食太多。
需要注意的是,女性生理期、剧烈运动后、呼吸道不适、老人及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等,慎食冷饮。
来源:健康南京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