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健康保健 > 健康资讯
护好心脏,关注这7件事!
日期:2023年12月08日浏览:2406 次

       心脏每天不停跳动,带来生命动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压力”。冬季也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要多加注意!

       现代人的心脏太累了,心血管疾病成健康“第一杀手”

       心慌、心悸……年轻人也开始出现。有的是因为生活方式导致的生理性的心脏不适,有的却已成为病理性的。熬夜、喝咖啡、酗酒、吸烟、剧烈运动,很多行为都会给心脏带来“压力”。“福建小伙不到30岁心脏变形”“大学生延期开学激动洗头致心律不齐”“男子过量无氧运动诱发心脏骤停”……这些热搜新闻,让我们意识到心脏问题已不再是“老年病”,逐渐呈年轻化趋势。

       2023年6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透露,我国心血管病现患者人数3.3亿,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是我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而且不少心血管疾病开始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也要重视心脏健康管理,这份心脏健康手册请收好!

       这份心脏健康手册请收好

       远离心血管疾病,不仅要积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更要关注到心脏的一些不适信号。这7件事要了解:

       1.饮食清淡八分饱

       饮食建议八分饱,因为进食过快过饱,心率、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会增加过多,容易出现心慌不适。此外,荤素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少盐、少油、少糖。多吃天然食物,少吃超加工食品,有益血压、血脂健康。

       2.控制好腰围

       中心性肥胖是缺血性心脏病风险独立的危险因素。《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刊发的一项涉及41万国人的研究显示,与腰不粗的胖人(即非中心肥胖)相比,腰粗的胖人腰围每增加9.5厘米,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高29%、30%、32%。建议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3.每日运动30分钟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指出,在是否经常锻炼身体的问题中,25~34岁人群经常参加身体活动的比例最低。然而,适量运动是有益于心脏健康的。既往有研究发现,坚持8周健走后,中年女性受试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心率减慢、心肌收缩能力增强。一般建议成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身体活动。

       4.控制好“三高”指标

       建议普通成年人控制好“三高”指标,它们与心血管健康息息相关。一般:▼ 血压:收缩压<120毫米汞柱 ,舒张压<80毫米汞柱;▼ 血糖: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3.4毫摩尔/升。

       5.关注心率健康

       正常成人的心率正常值为60~100次/分。在运动时,心率会升高,每次有效的运动负荷为最大心率的60%~75%,高出范围会给心肺系统造成很大负担,而低于则达不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其中,最大心率=220-年龄(次/分)。运动时积极了解心率情况,不仅能保证健身效果,也能避免给心脏造成过大负荷。可借助智能穿戴设备辅助运动并实时监测动态心率。

       6.关注睡眠状况

       睡眠也与心脑血管疾病息息相关,成年人既要保证好睡眠时长7-8小时,同时也要关注睡眠质量。2023年刊发在《BMC医学》期刊的一项30万余名中年人研究发现,睡眠不佳或导致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2-7年,甚至过早死亡。包括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以及一般的睡眠不佳,比如睡眠不足、失眠、打鼾、晚睡和白天嗜睡等。

       7.监测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反映着人体组织器官氧气供应的状况,血氧饱和度低时心跳会异常增快。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严重打鼾、户外运动等人群,了解血氧饱和度是关注自身健康的一个重要窗口。

       来源:健康南京微信公众号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Copyright ©200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紫竹林3号(210003) 电话:(025)12320 邮箱:nj12320@yeah.net

感谢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常年法律顾问 崔晓玲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32位色,Netscape6.0、IE7.0 以上版本浏览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