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导致残疾和死亡的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全球数百万人死于或因脑卒中导致残疾,因此脑卒中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的分类
脑卒中,亦称“脑血管意外”或者“中风”,是一种因脑血管病变而引发的急性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状况。打个比方,脑卒中就像是大脑里发生的“交通事故”。想象一下,我们的大脑是城市的中心,血管就像是道路,血液则是路上的车辆。当这些道路(血管)出现问题,比如堵塞或破裂,车辆(血液)无法顺畅通行,导致大脑某些区域得不到必要的营养和氧气,就会发生“交通事故”(脑组织损伤),这就是脑卒中。这时候身体便会陷入危机,各种功能障碍随之浮现:手脚乏力、言语不清、视力模糊,乃至意识丧失,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紧急警报。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类。缺血性卒中是老百姓口中的“脑梗塞”,出血性卒中是老百姓通常认为的“脑出血”,这两类疾病统称为脑卒中。缺血性卒中占整个卒中的60%左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二、哪些人容易得脑卒中?
老年人群体首当其冲。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往往伴有血管动脉硬化和脑组织老龄化,同时还可能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老年人的血管如同历经风霜的水管,脆性增加,更容易受到损害。其次,肥胖人群也是脑卒中的高风险群体。这类人群通常伴随着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问题。高血糖和高血脂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梗塞的风险。而肥胖本身也可能加剧血管的负荷,加速血管病变。第三类高风险人群是拥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长期抽烟、饮酒的人,由于尼古丁和酒精的侵害,其血管更容易发生病变,导致血管狭窄、堵塞等严重后果。第四类则是压力大、长期疲劳、经常熬夜的人群。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减少他们的运动时间,同时心理压力的增大也可能对血管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最后,那些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人,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疾病等,也是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这些疾病本身就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增加脑卒中的发生概率。
三、脑卒中症状识别方法有哪些?
“BE FAST”口诀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四、一旦发生脑卒中怎么办?
脑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因此,一旦发现以上几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需要高度警惕脑卒中的可能性,不要犹豫,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者迅速至就近的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医生评估病情,开展规范化治疗,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五、发生脑卒中后,作为旁观者或家属应该如何协助?
首先,要及早识别脑卒中症状,并尽快让病人保持卧床休息状态,避免进一步的体力消耗或情绪激动。紧接着,迅速拨打120,让专业的急救人员尽快将病人转运至就近医院的急诊科接受治疗。选择就近医院的原因在于,脑卒中治疗的超级时间窗极为宝贵,尽早接受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精准的治疗,包括可能的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紧急措施。目前,许多基层医院已经具备了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能力,甚至一些县级医院也能提供这项服务。对于更复杂的取栓治疗,部分大型医疗中心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在南京等地,患者可以直接前往具备取栓能力的医院接受治疗。
六、脑卒中治疗分为哪几个时期?当下有哪些治疗办法?
脑卒中治疗的专业划分细致入微,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超急性期、急性期与康复期。
1、超急性期:超急性期是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始于卒中症状的识别并迅速转诊至医院接受特殊治疗。这一黄金24小时内的治疗窗口极为宝贵,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有着举足轻重的改善作用。
2、急性期:急性期通常从脑卒中发病开始,持续大约两周时间。在这一阶段,患者需在医院接受全面且系统的治疗,涵盖口服药物、病情监测及必要的医疗干预,以确保病情稳定并逐步恢复。
3、康复期:康复期则是脑卒中患者重拾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会的关键阶段。此阶段主要侧重于功能与心理的双重康复,包括肢体瘫痪功能的恢复、语言功能的重建、认知功能的提升等康复训练,同时辅以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重建自信,逐步融入社会,实现全面康复。
目前,脑卒中的两大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分别是静脉溶栓与动脉取栓,这两种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均被视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救治的首选方案。然而,它们的实施均依赖于专业医疗团队与时间窗口的严格把控,即患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抵达医院,严格评估后接受治疗。
● 1 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的治疗时间窗通常限定在脑卒中发病后的4.5个小时内。这意味着,从患者发病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必须控制在4.5个小时以内。该方法通过静脉途径输注特效药物,使闭塞的微小血管重新开通,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从而迅速缓解脑卒中症状。
● 2 动脉取栓
当血栓较大,静脉溶栓可能无法满足治疗需求时,动脉取栓便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动脉取栓的治疗时间窗相对较长,但通常也建议在脑卒中发病后的24个小时内进行。该方法采用神经介入技术,即血管内治疗,通过导管将取栓器械送入脑血管内,及时清除堵塞脑血管的血栓。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主流的治疗方法均有严格的时效性。由于它们的时间窗相对较短,因此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及时转诊至医院并接受专业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来源:健康南京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