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遇到烦心事反酸胀气齐上阵、紧张焦虑吃不下,胃部隐隐抽痛。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揭示了我们的大脑和肠道之间确实存在一条神秘的“隐形通道”。它让情绪波动影响胃的功能,也让胃的不适反过来扰乱情绪。
一、为什么情绪会影响到我们的胃?
在我们的大脑与胃之间,存在着神经纽带。
我们的情绪处于低落状态,或是情绪出现较大波动时,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其过度兴奋或紊乱。交感神经一旦受影响,便会进一步干扰胃肠蠕动的正常节律:胃肠蠕动可能会变得迟缓,食物在胃内排空的时间延长,从而导致腹胀感出现;也可能会使蠕动速度异常加快,引发腹部不适。
与此同时,胃酸分泌也会失去原有的平衡,分泌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过多的胃酸会腐蚀胃黏膜,过少则会影响食物的消化,最终都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等症状。
倘若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的状态,影响则更为深远。这种不良状态会削弱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
胃黏膜作为胃部的重要防御屏障,其正常的修复机制遭到破坏后,胃部就更容易受到胃酸、幽门螺杆菌等有害因素的侵袭,进而引发一系列胃炎症状。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诱发应激性溃疡,严重损害胃部健康 。
二、除了胃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器官受情绪的影响?
情绪紊乱对身体的影响是多维度的。就皮肤层面而言,当情绪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有可能诱发荨麻疹、湿疹等疾病;
心血管系统也会出现明显应激反应,人们常感觉心悸、心跳加速,甚至伴随胸闷、呼吸不畅,部分人还会出现早搏现象;
而长期焦虑会干扰内分泌系统,致使皮质醇持续高水平分泌,进而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导致免疫力下降,身体更易遭受病原体侵袭。
三、怎么保护胃的健康呢?
为维护身心整体健康,尤其是守护易受情绪影响的胃肠系统,可从生活方式入手进行科学调整。
首先,情绪管理是关键,学会主动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至关重要。建议根据个人兴趣与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如慢跑,通过有氧运动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缓解紧张情绪,同时增强心肺功能;瑜伽则借助呼吸调节与肢体伸展,帮助放松身心,减轻焦虑,从生理和心理双重层面调节机体状态。
其次,饮食结构与习惯直接影响胃肠健康。应建立规律的饮食模式,每日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同时,尽量减少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引发胃痛、胃胀等不适。推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豆类等,既能保证营养均衡,又有助于减轻胃肠消化负担。
第三,规律作息是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的基础。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节律,削弱其自我修复能力。充足且规律的睡眠不仅能让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还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维持情绪稳定。建议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保证7-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通过规律作息为胃肠健康和情绪管理提供良好的生理保障。
来源于:健康南京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