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疾病防治 > 疾病知识
免疫细胞抗癌“杀红眼”,医生妙手解难题
日期:2025年06月25日浏览:454 次

       去年夏天,65岁的老乔(化名)不幸患上了膀胱癌。医院肿瘤科医生为老乔制定了“免疫治疗”方案,即大家熟知的PD-1抑制剂(文末有科普)。老乔满怀希望地开始了免疫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结果提示病灶体积有所减小,一切似乎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一天早晨老乔照镜子时,他发现眼皮像“窗帘”一样耷拉下来;几周后,老乔四肢酸痛无力,两腿像灌满了水泥,走路、爬楼十分费劲;再后来,老乔说话含糊不清,连喝粥都会呛咳;奇怪的是,这些症状清晨很轻,傍晚便会越发严重。直到某天晚上,老乔突感呼吸困难,像“被人死死掐住脖子” ,家人慌忙将他送到医院急诊就诊。

       老乔来院后将老乔收住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时建铨警觉地发现:老乔血液肌酸激酶水平飙升至正常值的20倍,下肢磁共振扫描提示肌肉广泛水肿,这2点证据提示老乔的肌肉明显受损。

       老乔症状清晨很轻、傍晚便会越发严重,进一步抽血检查提示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强阳性,这2点证据提示神经-肌肉间的传导通路也出现了问题。结合老乔之前的免疫治疗史,时建铨判断:老乔很可能出现了PD-1抑制剂相关神经免疫不良事件(肌炎&重症肌无力)。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场由‘杀红眼’的免疫细胞发起的‘内斗’!PD-1抑制剂重新激活了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在攻击癌细胞的同时,也误伤了老乔的肌肉(导致肌炎)和神经-肌肉间的传导通路(导致重症肌无力)。

       为了平息这场“内斗”, 首先暂停使用PD-1抑制剂,让“杀红眼”的免疫细胞停止自我攻击;其次,使用甲泼尼龙和免疫球蛋白冲击,充分中和并清除免疫细胞释放的“炎症炮弹”;同时,给予营养和保护治疗,对已经被破坏的肌肉、神经与肌肉间的传导通路进行修复。1个月后,老乔的力气终于恢复了,肿瘤内科也为老乔制定了替代的抗癌方案。

       近几年,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在肿瘤学术界、癌友圈声名鹊起,甚至被部分病友称为“抗癌神药”。 

       要了解PD-1,首先要先了解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就像“巡逻兵”一样,具有识别“自己”和杀伤 “异己”的能力。

       为了避免免疫细胞误杀正常细胞,免疫系统形成了一种“刹车”机制,遇到正常细胞后会及时识别,停止杀伤 ,避免误伤。人体的该机制就让一些狡猾的肿瘤“钻了空子”,癌细胞通过在表面产生一种特殊的标志物,把自己伪装成正常细胞,从而逃过免疫细胞的灭杀。而PD-1抑制剂的功能,就是拆穿这种伪装,让肿瘤细胞现形,然后消灭它们。

       简而言之,PD-1抑制剂就是通过重新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杀伤能力,从而达到抗癌治疗效果。

       PD-1抑制剂作为近年来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显著延长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期。然而,随之而来的不良事件,尤其是涉及神经系统的不良事件,也渐渐引起业内关注。其特点如下:

       1、高发时间:PD-1抑制剂相关神经免疫不良事件多在启动治疗后6月内出现,高发时间为用药后4周。

       2、分类:周围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约占3/4:包括肌炎、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

       3、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约占1/4:包括脑炎、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等

       4、常见症状:周围神经系统症状:眼皮下垂、吞咽无力、四肢麻木无力、呼吸困难等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瘫痪、大小便障碍等

       PD-1抑制剂相关神经免疫不良事件可能造成严重残疾等不良后果,甚至缩短患者生存期。因此在启动免疫治疗后需密切监测,针对潜在的不良事件做到早识别、早诊断、早干预。

       来源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官微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 Copyright ©2009-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紫竹林3号(210003) 电话:(025)12320 邮箱:nj12320@yeah.net

感谢江苏捷士达高校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支持 常年法律顾问 崔晓玲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32位色,Netscape6.0、IE7.0 以上版本浏览器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