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心了就来点甜点吧!”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拒绝不了甜食的诱惑。糖相对于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以更快地为身体提供能量,帮助大脑抵抗不良情绪。摄入高糖后会促使身体内大量生成多巴胺,而多巴胺则是能使人的情感改善的一种主要精神传导物质。赋予食品甜味的添加剂是什么?是否危害人体健康?
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出现热量扩散失效的优点,使得其应用非常广泛。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甜味剂有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和糖精等,作为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它们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和饮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
1、三氯蔗糖是一种常见的取代二糖,主要用于制作水性食品和饮料,其甜度为蔗糖的600~800 倍。与其他甜味剂相比,三氯蔗糖是最接近蔗糖口感和风味的甜味剂。
2、阿斯巴甜是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人造甜味剂,是由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形成的二肽甲基酯,主要用于制备饮料、维他命含片或口香糖代替糖,在肠道内被水解,甜度是蔗糖的200 倍。
3、安赛蜜易溶于水,具有强烈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130 倍,是当前世界上第4代合成甜味剂,呈味性质与糖精相似,高浓度时有苦味,可用于液体、固体饮料、冰淇淋、糕点、果酱类、酱菜类、蜜饯、胶姆糖、餐桌用甜味料,日均最大摄入量为0.3 g/kg。
4、甜蜜素属于非营养型合成甜味剂,其甜度为蔗糖的30倍,而甜蜜素价格仅为蔗糖的三分之一,而且它不像糖精那样用量稍多时有苦味,因而作为国际通用的食品添加剂中可用于清凉饮料、果汁、冰激凌、糕点食品及蜜饯等中。
5、糖精并不是糖,更不是糖之精华,而是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来的甲苯,经过碘化、氯化、氧化、氨化、结晶脱水等化学反应后制成的,化学名称叫邻磺酰苯甲酰亚胺。固体糖精具有良好的水解性、热稳定性、光稳定性等特点,并且其稳定性不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可用于糕点、酱果、调味酱汁等食物中,以代替部分蔗糖。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200~700 倍,可以完全被肠道吸收并快速排出。
传统观点认为,甜味剂不仅可以让食物甜蜜可口,且不参与体内代谢,大多数高倍甜味剂经口摄入后直到排出体外都不产生热能,有利于保持体质量,维持血糖稳定,甚至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适合高血压及肥胖症患者还有老年人等需要控制热能和糖摄取的特殊消费群体食用。然而,近年来的流行病学和基础医学研究表明,大量使用甜味剂与肥胖、II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有密切关系。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 2014 中规定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和糖精等甜味剂用于面包、饼干、饮料、糕点、果冻等食品中。适量的甜味剂能够赋予食品更舒适的味道,然而,过量添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当前,人工甜味剂较为成熟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离子扫描法等。
来源: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