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限制人的运动,应让一个人关节的使用,跟整体的生活以及寿命相匹配。
一、关节病发病率高的两个原因
如今关节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范围也越来越广。这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寿命延长,关节使用的时间变长,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的磨损会越来越重,直至发病,这类现象发病俗称老年性疾病,也就是关节长骨刺,退变、老化了,属于老年性骨关节炎,用咱们老百姓经常说的话,就是“老寒腿”。
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运动造成的。年轻的时候喜欢运动,造成了关节软骨损伤。人的关节两面非常吻合、很平整,如果有一面损坏了以后,坏的这一面就不平整,以至于把好的一面也磨坏。年轻的时候,因为运动或者外伤造成的软骨损伤,长期下去,不注意保养,就会造成骨关节炎,也就是关节的老化。
二、运动的量,应以关节不疼痛为标准
不过不能因担心关节损伤,就不运动了。我们不能一味地去限制人的运动,因为运动对人整体的身体状况是有帮助的。要让一个人有好的生活质量,使身体的机能处于好的状态,应该是让一个人关节的使用,跟他整体的生活以及跟他的寿命相匹配。
平时多注意运动、勤锻炼,心肺功能相对衰老的也会慢一些。但如果一个糖尿病患者需要运动,另外一方面又怕运动多了以后造成关节损害,那么该怎么办呢?蒋青教授建议,每个人运动时可以掌握一个尺度,运动的时候应以不疼痛为标准,适用于所有的部位,所有的关节。如爬山,当某段时间你觉得爬山以后,关节疼了,尤其是做动作时某一个角度出现关节的疼痛,那就尽量少做那个触发关节疼痛的动作,在这段时间注意休息,少去爬山。“如果爬山的频率大概一个月一两次,而且爬山时并不疼,那么坚持这项运动是没有问题的。”不管做什么运动,如果在运动过程当中,一旦出现某一个角度的疼痛,比如说肩,髋,膝盖在某一个角度有疼痛的话,那在运动中尽量避免去做这个角度。但反过来说,如果你不疼,是可以放心运动的,适用于各个年龄段。
如果在运动的时候,某一个部位出现了疼痛,一定要把运动量减下来,甚至休息。如果完全休息后两周到三周还是没有恢复,那需要来就医。
三、干细胞治骨关节炎,费用低也更安全
骨关节炎目前国内外都采用了一些新的方法,最突出的就是干细胞治疗。什么是干细胞呢?是在人体身上,有一些没有分化的,还处于原始状态,具备一定的分化能力,能够修复人体损伤的组织。这一项技术是覆盖所有年龄段的。处于60岁以下的人,使用自体干细胞治疗方法,抽取自体的骨髓干细胞,将其进行分离处理后,再打回关节腔内,这样的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初步疗效。很多人担心抽取自身骨髓会有不良影响,但其实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各位患者是可以放心的。
对于60岁以上的人,老年人已经没有办法再做传统的关节置换手术,使用干细胞治疗也能缓解,但因老年人自身干细胞的分化能力以及数量都不够,所以使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法,也就是异体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与传统的手术相比也是大有优势。第一,程序简单、风险较低。传统治疗方法需要将人体其它完好部位的组织细胞取出进行体外培养再移植到体内缺损的部位,中间会有很多风险,感染的风险、细胞活性的风险等,对身体也有一定影响。但如果用干细胞治疗,就不存在体外的培养,把自身的骨髓细胞抽取出来,抽取出来以后立即将细胞分离,分离以后,大概两三个小时就将其回输到关节腔内。手术时间也缩短很多,医生把干细胞抽出来,拿到干细胞中心分离,再做一个普通的关节镜,把关节腔清理一下,再将干细胞打进去只需大概20分钟到30分钟。第二,手术费用也降低很多。如病人软骨损伤的话,传统的治疗方法需要七八万,而使用干细胞治疗只需两三万,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四、关节病治疗新趋势
未来还会有哪些先进的关节病治疗手段来造福人类呢?两大趋势:第一,是机器人手术的逐渐开展。机器人如今可以辅助进行传统手术,如关节置换,将来再发展下去,机器人可能在修复手术中大展身手关节外科机器人手术系统MAKO。机器人手术与医生相比更有其优势所在,一方面是精准,若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医生做手术,相差在一厘米之内,已经算是比较精准的。但机器人手术精确到两毫米以内;在长度上、角度上不超过一度,非常精确。另一方面机器人的优势就是消除了外科医生的经验对一个外科手术效果的影响。第二个趋势是生物3D打印技术。如果进行软骨损伤的体外修复,医生可以结合材料,打印一个跟缺损部位完全匹配的修复软骨的材料,然后把它放到人体相应的部位。一般结合的材料用的是类似于软骨里面一些成分。虽然这项治疗还处于动物试验阶段,但在将来肯定能够应用。
来源于:南京鼓楼医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