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后台显示,居民陆文诚老先生刚刚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给予关注并做好提醒。”上周五下午,雨花台区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黄静接到上级三甲医院的电话,立刻行动起来。自南京建成远程心电医疗中心后,这只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一个场景。
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市民通过远程医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5G加持下,医生成为“神传手”,异地也能面对面“手术”……近年来,在南京,“互联网+”正在改变着群众的就医方式,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质量。
远程医疗,把专家服务请到家
“陆老先生是我们中心辖区内的居民,年过七旬的他近期一直有心悸的不适感,但普通心电图没有显示异常。”黄静告诉记者,安全起见,给陆文诚在家中“背”起了72小时的长程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中心接入了南京市远程医疗系统,通过远程心电诊断监测系统,陆老先生的心电图动态实时传输至上一级医院,在心电AI辅助诊断的密切监测和诊断加持下,如果出现突发状况,陆老先生在家门口也能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及时诊断与治疗指导。”
远程心电诊断监测系统只是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远程医疗服务之一,依托远程影像中心,社区居民可以及时享受到南京鼓楼医院专家的远程影像诊断;依托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社区内的糖尿病患者,能够得到来自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的全国顶级的同质化医疗服务。中心主任周明飞告诉记者:“辖区内老年人居多,远程医疗系统不仅提升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也让居民更方便、安心。”
南京市已完成远程医学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监测、远程临检诊断及远程病理诊断五个系统建设,系统覆盖市内20家三级医疗机构、12个板块1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
人机互动,陪伴式就诊更贴心
“最近咳嗽、流涕、乏力,还有些咽痛,挂呼吸内科吗?”近期呼吸道疾病高发,家住新街口的童慧周一也出现了类似症状,但平时防护和保暖都做得很好,总觉得不会中招,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开手机里的江苏省中医院智能导诊系统。经过耳鼻喉、面部、头部、颈部等十多处身体状况的问询,智能系统分析除了呼吸道感染外,童慧可能还有中耳炎、外耳道炎的风险,便推荐选择耳鼻咽喉科。
南京市口腔医院的智能导诊挂号,同样替患者想得周到。过了抢号时间错过手机上的专家号,也不用着急。医院率先在省内实现的“挂号候补功能”,解了不少患者的燃眉之急。
不仅如此,南京还努力推进都市圈城市医院预约挂号服务,市民通过12320电话或12320微信、健康南京APP等,可预约南京都市圈8个城市及常州1市1区,共99家医院的9787个医学专科号源。2023年,全国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指数公布,我市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五。
创新的理念让服务向前,运用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预约的精准度,只是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门诊服务的第一步。南京医疗机构的智慧门诊,如今更朝着人机交互的“陪伴式”服务升级。AR导航让患者在医院不迷路,全省医学影像数据跨院共享的“云影像”平台让患者省时省心又省钱,而AI导诊则将以全流程陪诊服务,极大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数字加持,精细服务前移至床边
“现在我们开始江苏省人民医院—如皋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学科联盟的远程视频查房。”近期,一台5G移动查房车将如皋市人民医院监护病房里的危重患者情况,实时传送给南京,两地的医疗团队将为患者进行会诊。
5G技术已越来越多应用于医疗领域。在5G超远程机器人的辅助下,南京不少医院搭建起的“空中手术室”,让医生可以帮助更多患者。
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数字化加持下,将医护服务送到了患者的床边。81岁的萧宇老爷子因多年帕金森导致吞咽困难,眼看着已难以自主进食。心急如焚的家人通过手机向玄武区兰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陈璐滢家庭医生团队求助,下单了“互联网+”胃管置管服务。经过评估之后,团队立刻出发前往老爷子家中,并在后期给予全程指导。
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我市43家医疗机构开通互联网医院,市民可以通过健康南京APP、江苏健康通APP、各医院互联网医院入口快速享受线上复诊、药品寄送到家等线上诊疗服务。162家二三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互联网+签约”等服务工作,为患者提供一系列从线上到线下、前端到后端的“闭环式”护理服务。
市卫健委表示,制定《南京市“智慧健康”建设工作方案》《南京市推进“智慧医疗”三年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进一步建立健全智慧医疗卫生顶层设计,统筹全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治理应用,全面建设智慧公共卫生体系、加强智慧卫生健康管理、推进智慧居民健康服务,南京探索智慧医疗的步伐还将继续。
来源于: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