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可能是一种职业病!三大类职业女性“躺枪”。近年来,时有名人罹患乳腺癌的消息爆出。在众多癌症当中,乳腺癌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乳癌也可能是一种职业病,警惕教师、医护人员、“白骨精”(即白领、骨干、精英)等这三大类压力大的女性人群患上乳腺癌,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一、三类职业女性易患乳腺癌
共同诱因有压力大、抽烟喝酒、晚睡晚起、缺乏足够运动、使用含雌激素的补品化妆品、晚育以及生育后不哺乳等因素。
1、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这重大的使命让教师背上无形的压力……还记得2011年曾感动过无数网友的复旦抗癌教师于娟吗?在她的70多篇抗癌日记中,自我剖析了长期养成的一些坏习惯很可能和癌症有关,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李老师今年40岁,来自南京某著名高校,近半年来为申请科研基金、晋升职称忙得经常加班加点,晚上熬夜到一两点是常有的事情。最近李老师洗澡时自摸乳房有肿块,正好赶上单位体检,立即来到医院乳腺病诊治中心就诊,经过全数字化乳腺钼钯检查后,最终确诊为乳腺癌。
2、医护人员
医护工作者不是圣人,也会生病,那是不是他们就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呢?其实事实是这样的……
除了教师群体易患乳腺癌外,医护人员也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强度大,尤其是护士夜班多,作息不规律,抵抗力下降,这都是罹患乳腺癌的诱因。近年来医院女职工体检中,发现医护人员中招乳腺癌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前不久又发现了两名护士罹患乳腺癌,呼吁医护工作者在救死扶伤的同时,更需要对自身的健康引起足够重视。
3、“白骨精”
“白骨精”(即白领、骨干、精英)们看似外表光鲜亮丽,可是她们所付出的辛苦以及所承受的压力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患者年仅26岁,在外企当白领,在单位是骨干精英,可年纪轻轻却不幸被“乳腺癌”盯上,不禁让人唏嘘。
熬夜、营养过剩加上久坐不运动都是这类人群诱发乳腺癌发生的主要诱因。乳腺癌是激素依赖型疾病,与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不平衡有关,而长期熬夜必然打乱人体生物钟,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
二、“三管齐下”降风险
1、健康生活方式
不吸烟、不喝酒,作息规律,尽量不熬夜饮食均衡,不暴饮暴食。坚持运动,不久坐电脑前,工作之余到户外走走。少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及避孕药。
2、心理减压
保持良好的心情与心态,是维持内分泌平衡的关键。遇到烦心事多和家人或好友沟通,凡事不能太追求完美,退一步,开阔天空。
3、定期乳腺检查
40岁以前女性可以2—3年接受一次钼靶检查,40岁到50岁的女性可以考虑1—2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而50岁以上的坚持频率应保持在每年一次。
如果属于以下高危人群的,专家建议每半年至少要到医院进行一次乳腺健康检查:乳腺癌家族史、12岁以前月经初潮者、30岁后生小孩、40岁以上未孕、一侧患过乳腺癌的女性、患有乳腺小叶增生或导管增生、体形过度肥胖或伴有糖尿病者、长期接触放射线史者等都属于乳腺癌高危人群。
三、乳腺癌被称为“治疗效果最好的癌症”
作为治疗效果最好的癌症之一,患者一定要坚持完成乳腺癌的规范治疗,积极预防术后复发,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1、从乳房外观看,哪些症状提示是乳腺癌征兆呢?
一旦发现乳房表面有酒窝样或橘皮样改变,一定要进行乳腺全面检查。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乳腺癌的发生与疼痛关系不大,其最主要的症状是乳房或腋下有肿块。如果乳头有血性或黄色溢液流出、乳头反复破溃;钼钯检查时发现钙化点,这些都是乳腺癌的高危症状,需进一步排查。
2、听说乳腺癌术后复发率高?
据悉,年轻女性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约在40%到50%,复发高峰通常是在诊疗后2—3年和4—5年。乳腺癌术后复发虽然可怕,完全可以预防的。目前术后内分泌药物治疗,是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的重要治疗模式。
3、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心理上没法接受乳房的残缺,该怎么办呢?
对于乳腺癌患者,我们一直坚持“保乳理念”,术中能保留乳房要尽量保留,实在不能保留也尽可能为患者做乳房整形重建手术,这样既可以为肿瘤患者找回自信,也可以降低家庭的离婚率。
来源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