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危害多多。那么您是否知道:在确诊糖尿病之前有一个时期仍然有机会让你远离糖尿病?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糖尿病前期”。什么是糖前期?糖前期是如何判定的?怎样做能够避免步入糖尿病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进展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特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有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1.41亿;其中,2型糖尿病总体患病率已达到14.92%。此外,糖尿病前期人群达35.2%,意味着在我国,每3人中就有1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接诊的肥胖儿童逐年增多,除遗传因素外,肥胖、超重是诱发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原因。前段时间接诊了一名12岁男孩小壮(化名),体重居然达到180斤,血糖指标处于临界值,离2型糖尿病只有一步之遥。
小壮父母说,儿子从小饭量就很好,每餐都吃很多,而且最喜欢吃面食以及油炸食品,蔬菜很少吃,五六岁就超重;但家人一直觉得孩子能吃是福气好的表现,没有引起重视;现在饭量更是惊人,除了每日三餐,晚上睡觉前会再来一顿夜宵。现在的小壮是学校里出名的“胖墩”,但万万没想到,现在孩子血糖指标处于临界值,离2型糖尿病仅有一步之遥。李倩告诉孩子父母,引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发生胰岛素抵抗。肥胖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所以儿童的2型糖尿病大多是吃出来的。如果小壮的肥胖问题不解决,后期可能会严重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进而发展为2型糖尿病,甚至需要长期吃药或注射胰岛素治疗。目前,李倩主任已经为小壮制定了糖尿病前期的干预,通过饮食管理、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管理情绪压力、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等方式进行调整,将小壮从糖尿病前期“拉回来”。
怎样判断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
需要去医院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鉴别诊断。一般来说,出现以下一种情况即诊断为糖尿病前期:
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
7.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
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
遗传:糖尿病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年龄:如果年龄超过40岁,建议每年体检查血糖;
肥胖:体内囤积过多脂肪,导致身体出现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胰岛B细胞功能下降甚至衰竭,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
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发病机制类似,经常共同存在。
生活中怎样做有助于降血糖?
糖尿病前期患者通常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通过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量运动、限盐、控烟、限酒、心理平衡等达到改善血糖的目的。
1. 饮食:主食粗细搭配。在主食定量的情况下,可多搭配些粗粮,如荞麦、燕麦、玉米、豆类等。避免主食的单一摄入。吃主食时,可搭配一些瘦肉、鱼、蔬菜等,减缓主食对血糖的影响。少盐少糖,少吃高油脂的食物,采用植物油烹饪,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适当摄入植物类甜味剂,但是不推荐经常食用。
2. 运动:增加日常活动量,超重及肥胖患者一定要减轻体重,努力恢复正常体重。跑步、游泳、自行车、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建议每周4-5次,哑铃、弹力带等抗阻运动,建议每周2-3次,每次>3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特别是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群,要避免久坐不动。
3. 监测: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关注相关数据变化。
来源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