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微生物中足够厉害的“优秀”代表之一的——沙门氏菌。为引起大家重视和警惕,我们先从沙门氏菌那些劣迹说起。
沙门氏菌这么爱惹事,我们该怎么防范它呢?来,小编带你一起了解下。
沙门氏菌是谁?沙门氏菌(Salmonella)属肠杆菌科,以其发现者Daniel Elmer Salmon命名。目前已发现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已达2500多种,其中约1400多种能感染人类。
沙门氏菌在哪?沙门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通常寄居在人或动物肠道内,可通过粪便污染环境和动物制品。
日常食材中,蛋、家禽、肉类制品、水产品是沙门氏菌的主要藏身地。
由于沙门氏菌不分解蛋白质,食物被其污染后表面看起来似乎并没有变化,因此,食用肉蛋奶等食品前应彻底加热。
沙门氏菌的危害是什么?接触沙门氏菌后,是否感染主要取决于沙门氏菌的血清型和食用者的身体状况。受威胁最大的主要是老人、小孩及有免疫缺陷的人。
沙门氏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症状主要有: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体温可升高至 38℃ 以上,腹泻可达一天几次至十几次,主要为水样便。
沙门氏菌感染轻者一般几天后自行好转,没有后遗症,但重者可出现痉挛、脱水和休克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我国如何管理?
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中制定了沙门氏菌的限量标准,包括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等11大类食品中,同批次采集5份样品,均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在对腹泻病例的监测中,沙门氏菌也被列入重点报告的病种之一。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我们应当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
2、生熟分开
3、做熟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来源于:江苏疾控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