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天气昼暖夜凉,各类呼吸道病原及肠道病毒的感染亦有所增多,许多家长发现宝宝咳嗽在夜里加重,反反复复,觉也睡不好,非常焦急。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其作用主要是阻止外界异物进入肺部,以及将呼吸道产生的分泌物及时地排出体外。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咽喉炎、过敏性咳嗽、吸入异物等都是导致咳嗽的病因。
中医理论来说,五更为寅时 (3:00-5:00),此时肺经当令。小儿肺常不足,藩篱疏薄,易感外邪,若邪损肺气,致肺气虚弱,寅时肺经气血当旺不旺,肺脏宣肃失司,则久咳不愈。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不佳,饮食过饱或不洁,中焦气血难运,生积生痰,致脾土不生肺金,三焦不畅,久咳痰盛。五更嗽的证候常见咳嗽日久或反复咳嗽,痰多色白,痰出咳缓,腹胀满,大便难解,平素汗多,易感冒,面色白,舌淡红、苔白厚,食指络脉滞或脉缓等。肺主一身之气,若小儿此时咳嗽为剧,证属食积肺虚。
而对于预防要注重调养身体,减少生病,也是家长关心的问题。
01保健防病——健脾益肺
小儿肺脏娇嫩,既易受外邪侵袭,又不耐寒热。肺脏之所以娇弱,主要在于脾常不足,肺在五行中属金,脾在五行中属土,脾为肺之母,脾气健旺,水谷精微上注于肺,卫外自固,外邪就无从而人。经常进行保肺推拿保健,可宣通肺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推荐几个简单易行、家长们可自行操作的推拿手法,每天选用1到2种,以起到中医保健治未病的作用。

补脾经(每次3~5分钟):助饮食,消食积,补虚扶弱。

清肺经(每次3~5分钟):可宣肺气,化痰止咳。
揉外劳宫(每次3~5分钟):发汗解表,温阳散寒,对反复感冒咳嗽的儿童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捏脊(每次5~7遍):调和阴阳,强身健体,理气和血。

按揉足三里(每次3~5分钟):理脾胃,调气血,防病保健。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中药泡洗手足,使药气通行于(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方法来补虚健体。
02起居调节——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伦》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肃降,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阴液得以更好滋养,早起又可使肺气得以宣发,从而加强抗病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形成利于幼儿身体健康成长的生物钟。
03饮食调养——滋阴润肺
秋季气候干燥,外界燥邪侵犯肺部,易伤津液,可选择口味清淡、润肺养血的食物,以养护阴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多食柔和、滋阴润燥之品,如莲藕可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此外也可适当多食银耳、百合、白萝卜、鸭肉、柚子等。
来源: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