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生活当中的这么一件小事儿,做对了就能够,帮助大家预防疾病。
一、十种情况及时洗手:
1、去医院、看护病人后;
2、外出或购物、回家后;
3、上厕所前后;
4、擤鼻涕、捂嘴咳嗽或打喷嚏后;
5、摘戴隐形眼镜、揉眼睛前;
6、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时;
7、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键、公用电脑键盘等物体表面后;
8、做饭、用餐、冲奶粉前;
9、给孩子换尿布前后;
10、处理宠物粪便后。
二、洗手的误区
误区一:所有洗手液都能杀菌
洗手液主要分为普通型和抗菌杀菌型,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洗手液都有杀菌作用。在抗菌杀菌型洗手液中,抗菌型有杀菌作用,但杀菌率比较低,一般是大于90%就可以起抗菌作用,而杀菌型洗手液要求对目标菌杀菌率达到99.99%。
误区二:免洗洗手液替代洗手
使用免洗洗手液,始终会有物质留在手的表面,所以平常尽量少用,最好还是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洗手。此外,还有不少人就餐前直接用“省事”的消毒湿巾代替洗手。专家指出,湿巾不能代替洗手,湿巾再怎么反复擦手,也无法去除皮肤表面的细菌。
误区三:洗手液用得越多越好
很多人生怕洗不干净,所以按出大量洗手液在手上,洗的时候使劲揉搓。事实上,这样的深度清洁会损伤皮肤,使皮肤不但留不住水分,还更容易让病菌侵入。
三、如此洗手效果好
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有效地清洁双手,除了特殊场合需要使用专业的七步洗手法,日常生活中正确洗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涂抹适量的洗手用品。
2、搓手:双手相互搓洗至少20秒,注意搓洗手指间、手腕和手掌。
3、冲洗:用清水彻底冲洗双手,确保无残留的肥皂或洗手液。
4、干手:用相关用品擦干双手。
5、养护:使用合适的护肤用品,减少频繁洗手对皮肤的损害。
四、健康小贴士
1、保持手的卫生,能够阻止绝大部分细菌、病毒进入人体。
2、如果有污渍,就用普通肥皂洗手。
3、如果你手上没有明显污渍,最干净、最方便的洗手方法,就是拿以酒精为主的消毒凝胶搓手。
4、这几个时间点必须要洗手:饭前便后要洗;处理伤口前后;给家人处理腹泻呕吐物前后;处理完宠物食品后;擤鼻涕、咳嗽或打喷嚏后,都要洗手。
5、最后一定要擦干双手。
来源:健康南京官微